网站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中心
研究院新闻
通知公告
智库成果
学术观点
行业动态
招生信息
人才招聘
博士后招聘
 
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观点 > 正文
 
 
赵亚夫:生物多样性农业,兼顾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

一、生物多样性农业

20多年来,我们努力探索“生物多样性农业”新技术,它不是一般的寻找化肥、农药替代品,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而是以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为目的和重要手段的绿色农业新技术体系。初步看来,这个新技术体系很有可能成为转变大半世纪以来我国严重依赖化肥、农药发展农业的旧模式,使我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自古以来,重视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尽可能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种植与养殖结合,用地与养地结合,参与自然循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地少人多的大国小农,虽然历经艰辛,仍然实现了基本自给自足,尽管现在看水平很低,但在当时却是世界先进水平,从而维持了民族的繁衍生存,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能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生物多样性农业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也组合了现代文明绿色创新的农业先进生产力手段,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与现代文明绿色创新如生物技术、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及大数据应用等尖端技术深刻融合,叠加创造更强大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农业新技术体系,作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强大科技支撑。

二、生物多样性农业能兼顾粮食安全

生物多样性农业,在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包括培育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物种、新品种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健康栽培和健康饲养技术,并且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渔之间的相互结合,农地增加绿肥牧草轮作,持续增施有机肥,接种土壤微生物菌种等技术措施,促成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疏松程度等也会大幅度改善。江苏句容戴庄村的2500亩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已经从十多年前的1提高到了2以上,随意挖掘很容易见到蚯蚓,取得了三年快速改良土壤的经验。种植的有机水稻(品种:越光)亩产量已由过去的500斤提高到600~700斤,亩纯收入达到2000元,近几年我们又研发了该品种的再生栽培技术,全年两茬收获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超过了当地原来的水稻亩产量800多斤,稻米品质又好,亩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现在还在继续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培肥地力,争取再用十年左右时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以上,到那时一旦需要,即可改换成超高产水稻品种,亩产更能大幅度提高,平时拿效益,有情况时拿产量,真正做到藏粮于地,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农业能控制病虫危害

生物多样性农业还能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使用农药,解决我国农业严重依赖大量农药化肥从而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物种灭绝、农业生态系统崩溃问题。随着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链柔性不断恢复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功能性、稳定性、持续性会越来越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按优胜劣汰自然进化法则相生相克运行的结果,物种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会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越来越趋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戴庄村在停止使用农药2~3年后水稻田中各类小动物种类、数量就有了显著增加,接着鸟类、蛙类、蛇类等逐步都有大幅增加,不到十年时间,稻田小动物物种数量达到130种左右,比邻村常规种植稻田高出6倍以上,猫头鹰、老鹰常见,野生动物娃娃鱼、猕猴等也出现了,水稻田已经大面积16年不使用农药(包括生物农药),10多年来大米有机认证57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为无检出,也没有出现严重病虫危害。在稻田农业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动态平衡以后,系统中害虫(稻飞虱等)会有一定数量的存在,但由于天敌(蜘蛛、青蛙等)的制约,一般都不会爆发。戴庄村大面积10多年不用农药,水稻生长正常,就是这个原因,连续多年田间检测验证,蜘蛛虫口密度能超过稻飞虱30%以上,就可以不用农药防治。近几年发现,邻村的稻飞虱虫口密度也有明显下降,已经三年不打药了,看来一定条件下,生物多样性还会产生溢出效应。

四、生物多样性农业适合“大国小农”国情

我国适合农业的地区,大多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大国小农”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像西方一些国家,搞大规模单一经营的种植、养殖,大量依靠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历史上我国农业长期都是小农家庭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方式没能成功,改革开放从农村破题,恢复了家庭经营,但实践的结果是,家庭经营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发展集体经济,强调了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生物多样性农业,继承了我国农业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搞适度规模,农林牧渔复合经营,重视地力培养,循环利用农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修复农业生态系统,非常适应当前我国推行的发展集体经济,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戴庄村2006年成立有机农业合作社,推选了村党支部书记为理事长的合作社理事会,当时维持了各家还种各家田的方式,按合作社法公平公正分配当年盈利,受到了农户普遍欢迎,2010年全村务农户都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成为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社区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十多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成长,劳动力转向二产、三产,全村水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实现全程机械化,余下的零星田间手工作业,委托农户管理;坡地则向适度规模经营户转移,搞家庭农场,成为合作社的社员户,接受合作社的具体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技术指导,全村正在逐步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各地的经验表明,只要有一个愿意为乡亲热忱服务的领导班子,在科技大力支撑下,严格按合作社法办好合作社,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是能够做到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能通过生物多样性农业继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又能通过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丰富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带领农民联合走向市场,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五、建议

戴庄村地处江苏茅山山脉,属江南低山丘陵地区,林地面积较大,历史上林地的农药污染较少,是天然的物种避难保护区,许多农田消失了的物种,在这里多有找到,一旦停止用药,很多消失的物种就会重新在农田出现。所以,丘陵山区农田的生物多样性重现,生态系统的修复,相对比较容易。再加上丘陵山区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历史上就有农、林、牧、渔(水利较好地区)复合经营传统,有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的历史基础。江苏湿地类型的农业区域所占比重最大,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水网密布,水生资源丰富,农田大幅度减少农药或停止用药,加上江、湖禁捕的生态保护,水生动物(及相关的鸟类、两栖类等)、水生植物、藻类、微生物等都会迅速恢复,与丘陵山区类似,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也比较容易。湿地类型农业区域示范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继承中华农耕文化稻鱼共养历史文化遗产,彰显“鱼米之乡”特色,大搞农、渔结合或农、渔、牧结合,应该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之建议:江苏先在丘陵、湿地类型地区选择资源禀赋较好、领导力量较强的村先行先试,通过实践验证并更加完善戴庄经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体用五年多时间)后,就近扩大示范推广,培育出一批生物多样性农业的重点乡镇甚至出现重点县市(大体用十多年时间),就有可能对江苏全省面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影响(日本农林水产省绿色创新纲要提出,有四分之一的农地实现有机栽培,就能实现日本农业农村全领域碳中和指标)。

难度较大的是平原地区,种植作物种类较少,历史上已经成为稻、麦或玉米、麦两熟为主耕作制,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和高产区,粮食产量的压力很大,化肥、农药的用量也是最多,旧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最大、修复的难度也是最大。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可以放缓步伐,选择个别村搞试点,从农地休耕轮作种植牧草、绿肥,农牧(渔)结合、种养结合、用地养地入手,一方面通过地力培养增产粮食,逐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一方面通过节约饲料粮、增加肉蛋产品以减少粮食消耗,探索当地兼顾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培育生物多样性,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如果按以上步骤,江苏探索得到成功,建议国内其它省区尤其是南方广大丘陵山区,也能开展试点,逐步示范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aeid.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