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博士,教授。2014年至201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法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司法制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开设《法学导论》、《法理学专题》等课程。曾获“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青年创新人才”、“镇江市五个一批人才”、“江苏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一、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法治进程中法律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机制研究”(20BFX015)(主持);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司法创新机制研究”(11CFX063)(主持);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冲突及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0YJC820056)(主持);
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自治中的权利救济机制研究”(10FXC008)(主持);
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江苏法治建设研究”(17DF012)(主持);
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研究”(JY-093)(主持);
7.江苏省教育厅研究项目“诉讼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基层司法纠纷解决模式研究”,(2011SJB820003)(主持)。
二、主要论文及著作
1.《国家政治的法理:以合法性概念为核心的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1期;
2.《新权威主义、立宪政体与东亚法治转型》,《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2期;
3.《法律价值之内的自由与和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
4.《通过司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5.《论司法调解规范化的实践问题与路径选择》,《法学杂志》2016年第12期;
6.《论侦查阶段刑事法律援助介入的理论价值与权利构造》,《法学杂志》2013年第8期;
7.《乡村治理中的权利冲突及司法规制》,《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8.《能动司法背景下我国农村基层法官的角色扩展》,《学海》2011年第5期;
9.《美国司法审查理论的晚近发展与政治现实主义运动》,《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
10.《全球化视野中的检察权改革》,《河北法学》2007年第10期;
11.《村民自治进程主要影响要素分析》,《理论探索》2009年第4期;
12.《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理论探索》2010年第4期;
13.《社会转型、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4.《论检察行为规范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金陵法律评论》2016年第3期;
15.《转型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法律治理》,《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6.《协商民主理论的当代发展与实践限度——基于我国基层政治兼容性的比较分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和谐文化建设与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8.《教授治学的实践过程: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江苏高教》2016年第6期;
19.《论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与互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2期;
20.《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转型与权利发展》,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1.《法治思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