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6日,由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主办,我院承办的全省农机教育培训和推广师资能力教研活动在我校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培训聚焦粮油作物提单产技术,农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广等核心议题,汇聚全省各级农机推广骨干,通过高端讲座、深度研讨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的农机化人才动能。

培训首日(4日)的专家讲座,为学员打开了智慧农业的广阔视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儒敬总师作题为《人工智能和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农业场景应用分享》的首场报告,系统剖析了智能感知、自主作业机器人、大数据决策等颠覆性技术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实践与巨大潜力。省农业农村厅宣教中心吴嘉点高级农艺师则从传播学视角切入,带来《短视频——重构农业推广的表达法则》。她结合大量成功案例,阐释了如何利用短视频的直观性、互动性与裂变传播特性,将晦涩的农机农艺技术转化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鲜活内容。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李骅书记在《稻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潜力分析及机收减损新技术》中,直指机收损失是制约单产的关键短板,详细介绍了低碾压率收获装备的研发进展。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敏研究员在《油菜大面积提单产生产技术与装备》报告中,重点解析了高密度种植下的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高效低损收获装备及智能化田间管理装备,为破解油菜生产机械化瓶颈提供系统方案。常州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李新宇正高级农艺师分享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优化思路与实践》,立足苏南实际,介绍了农艺农机融合优化经验。




5日的培训进一步聚焦农机推广实践与核心环节突破。建湖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胥明山正高级工程师的《关于农机推广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基层视角剖析了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与创新服务模式。江苏大学张宗毅教授在《四良融合促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中,系统论证了“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南京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李华银高级技师则专注于《稻麦机收减损环节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从一线操作视角,详解了关键参数调整技巧与常见故障的现场快速诊断排除方法。
理论最终要服务于实践。5日下午,全体学员奔赴江苏沃得农机实践基地,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实践操作与现场教学”。在专家指导下,学员们亲自操作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针对不同作物状态进行参数调试与优化作业演练,通过实操直观感受操作差异对产量的影响。这种沉浸式的“田间考场”,让晦涩的理论瞬间转化为可触摸的技能,极大提升了技术的消化吸收效率。


本次高规格、重实效的培训,为江苏省农机化队伍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能。学员们带走的不仅是粮油高产减损的秘诀、智能农机的发展前景、短视频推广的技巧,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将科技创新深植于沃野田畴,以机械化、智能化之力,在江苏大地上奋力书写新时代“粮油丰、农业强”的壮丽篇章,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坚实的江苏农机力量。